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君子若禾

佚名 佚名〔先秦〕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桓公曰:“对物可比于君子之德乎?”

  隰朋对曰:“夫粟,内甲以处,中有卷城,此有兵刃。未敢自恃,自命曰粟,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乎!”

  管仲曰:“苗,始其少也,眴眴乎对其孺子也!至其壮也,庄庄乎对其士也!至其成也,由由乎兹免,对其君子也!天下得之则安,不得则危,故命之曰禾。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矣。”《管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桓公春游,三月天在田野观赏。桓公说:“什么东西可以与君子之德相比呢?”

  隰朋回答说:“粟粒,身在甲胄之内,中层有围城环绕,外有尖锐的兵刃保护。它还不敢自恃其强大,谦虚地自称为栗。这大概可以与君子之德相比了吧!”

  管仲说:“禾苗,开始在年少的时候,柔顺得像个小孩子;到它壮年,庄重得像一个士人;到它成熟的时候,和悦地愈来愈俯首向根,多么像个君子。天下有了它就安定,没有它就危险,所以叫作禾。这可以同君子之德相比了。”

注释
桓公: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段对话通过桓公、隰朋与管仲的探讨,以自然界之物比喻君子之德。隰朋以粟为喻,强调其内敛谦逊、外有防御之姿,却不自满自恃,象征君子低调而坚韧的品德。管仲则以禾(苗)的成长过程为喻,从幼苗的柔弱到成熟时的庄重稳健,再到成为庇护天下之物的重要角色,形象地描绘了君子从稚嫩到成熟、从平凡到伟大的成长历程,及其对社会安定的重要作用。两者比喻各具特色,共同彰显了君子之德的丰富内涵与崇高价值。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35篇诗文  860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廪君创业

《世本》〔先秦〕

  廪君之先,故出巫诞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五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廪君名曰务相,姓巴氏。与樊氏、曋氏、相氏、郑氏,凡五姓,俱出皆争神,乃共掷剑于石,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

  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辙来取宿,旦即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不知东西所向七日七夜,使人操青缕以遗盐神曰:“缨此即相宜,云与女俱生,宜将去。”盐神受而缨之,廪君即立阳石上,应青缕而射之,中盐神,盐神死,天乃大开,廪君于是君乎夷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隰桑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先秦〕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暴自弃岂不哀哉

孟子 孟子〔先秦〕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