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徐渭〔明代〕
叶叶枝枝逐景生,高高下下自人情。
两梢直拔青天上,留取根丛作雨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竹枝竹叶向阳而生,高低错落本是自然之理人之常情;
顶部的枝叶因为向阳而长势旺盛直插云霄,根部的竹丛即使阳光照射不到在雨天依然留给人们雨打竹林的美妙旋律。
注释
逐:追赶。
简析
《竹》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通过树木枝叶随光影生长、高低错落,隐喻人境遇的不同也是自然常理;后两句则以树梢直指青天与根部默默作响的雨声形成对比,说向阳生长的枝叶一飞冲天,有其威势和远大前途。而根部的竹叶在雨天给人以雨打竹林的美妙旋律,自有其贡献。全诗富有哲理,画面生动,寓意深远,说明无论身处何等境遇,都能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1550篇诗文 15条名句
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石茂华〔明代〕
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
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
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
骋望因高云外尽,乡关回首愧烟萝。
炉峰月
张岱〔明代〕
炉峰绝顶,复岫回峦,斗耸相乱。千丈岩陬牙横梧,两石不相接者丈许,俯身下视,足震慑不得前。王文成少年曾趵而过,人服其胆。余叔尔蕴以毡裹体,缒而下。余挟二樵子,从壑底搲而上,可谓痴绝。
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且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理,四人踞坐金简石上。是日,月政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半山嘄呼,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
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谢灵运开山临澥,从者数百人,太守王琇惊骇,谓是山贼,及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