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鲁迅 鲁迅〔近现代〕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黎民百姓们像黑瘦的囚徒,流离失所于荒野,哪还敢有慷慨悲歌,引发动地的哀声。
我心里想的事很多、很远,连通着广大国土上的人民,从表面沉寂中,听到革命春雷的萌动。

注释
万家:指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墨面:墨面即面容憔悴瘦黑,气色晦暗。蒿莱(hāo lái):泛指野草。
敢:岂敢之省语。
浩茫:广大之状,指想得广远。广宇:广大地域。
无声:由于心事连着广阔的天地之间,故能从无声中听到人民革命的怒吼声。

参考资料:完善

1、 傅德岷.鲁迅诗歌散文杂文鉴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77
2、 金鹰.橄榄小集 2004版: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415-416

赏析

  首句“万家墨面没蒿莱”,用悲愤感人的笔触,描写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国民党的统治和日本的侵略,使无数城乡化为废墟,千家万户流离失所。“万家”言受害者之多,“墨面”状悲苦的形象;“蒿莱”形容破败荒凉的社会环境。一个“没”字,融形象与环境为一体,活画出广大人民饥寒交迫,蓬头垢面,辗转荒野,出没蔓草之中的悲惨生活画面。诗人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渗透于字里行间。

  “敢有歌吟动地哀”,深入一层写人民精神上的哀痛和怨愤。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吟之声发。”人民受深重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必然要唱出震天动地的哀歌。但在那样的年代,却因横遭当局压抑而钳口结舌,哑了声音。一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鲁迅写这首诗时,国民党发动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已经进行半年多。毛泽东在总结这一时期的特点时指出:“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而作为这两种‘围剿’之共同结果的东西,则是全国人民的觉悟。”而鲁迅这首诗,正恰当的反映了毛泽东所说的这句话。

参考资料:完善

1、 金鹰·橄榄小集 2004版: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简析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二句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勾画出一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灾难深重而又默默无言的旧中国的悲凉图景;第三句笔锋一转,从状写社会现实转入直抒胸怀;末句激情奔涌,雄健有力,是对时局发展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响亮回答。全诗哲理深刻,发人深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抗战胜利的向往之情。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亥年残秋偶作

鲁迅 鲁迅〔近现代〕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踏莎行·绝顶无云

王国维 王国维〔近现代〕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我来此地闻天语。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慈鸡

佚名〔近现代〕

  盛家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饲数雏。晨夕引雏出入,二雌并行,宛若人之洽比其邻者。一日,黄者为人所窃,失母之雏,悲鸣不已。白者频来相顾,若代为悯恻。然白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视如己出。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复具一德。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